http://desc.ithu.tw/111/1/3412
3412議題導向:社區營造與農村產業 114/04/22 21:36:34
111學年第一學期東海大學教師授課計劃表
Course Plan of Tunghai University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開課系所
Department
(日)通識中心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課程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 (Chinese) : 議題導向:社區營造與農村產業
英文 (English) : Community Building and Rural Industry
必選修類別
Required/Elective
必修Required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學分數
Credits
2 - 0
先修課程說明
Prerequisites instruction
課程概述
(系所共同性目標)
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是否為
英語授課(Taught in English)
否(No)
二、教師相關資料 Instruction Information
授課教師資料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郭應哲 / yzkuo2@thu.edu.tw /
行動電話 常用聯絡方式 yzkuo2@thu.edu.tw
上課時間、地點
Class Time And Classroom
四/3,4[H122]
晤談時間、地點
Office Hours And Classroom
請事先預約。
三、課程大綱 Syllabus (本課程大綱教師得依實際教學進度及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調整)
■  課程目標及內涵 (Course Objectives and Contents)
本課程以「食農教育」重新省視食與農的概念,並藉由飲食讓學生實際體驗各種台灣傳統及創新的食物,透過五感、吸引興趣,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在地農業的重視及了解;使學生切身關懷、瞭解與解決傳統農村產業與社區長期亟待解決議題,並予以實踐操作。

本課程結合農委會「農村產業之引導參與與實習體驗計畫」及教育部「素養導向高教學習創新計畫」,帶領學生體驗食農教育,深化社區經營,朝向跨域學習、社會實踐及環境永續,推廣農村產業。

接續透過與教育部素養計畫結合,帶領學生下鄉親身體驗農村外,藉由實習課程設計:1.偏鄉農村社區蹲點、2.小農及農產品的網路行銷、3.手工自然發酵與社區聯結;本課程採跨域學習,引導學生走出教室,深切體驗並陪伴當地農業生產者,從生活的共同體,走向經濟的共同體;了解地方傳統農村社區生活以及對在地農業行銷的策略試擬,加上與農民合作,更實際的契合現況解決農業產銷問題,並就環境永續的困境及問題討論;另結合傳統庶民手工發酵產品,讓學生經由體驗傳統手工自然發酵蔬菜加工,如雲林大埤酸菜為例,讓學生體會傳統手作的樂趣,並了解其意義;而後連結當代網路行銷如自媒體、文創點行銷,替過去農民單純的自產自銷通路另闢蹊徑,推廣該傳統產業。

再藉由與農會或農民互動,讓學生可以實際瞭解台灣農業的真實現況,以及認識台灣農業的創新模式。經由學習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透過課程設計,讓學生理解食農教育與台灣農村的真實面貌。
本課程將在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台中市、南投縣等有農業健全基礎農業縣上,以食農教育作為介面,推廣其農產品及在地美食文化等等,建立農村產業的新經營模式課程。將當地的人、文、地、產、景等各方面串聯,強化在地特色農特產行銷,促動農村產業的新方向。
■  多元教學方式 (Muliti-Teaching Methods)
說明:除了課堂講授與考試測驗之外,本課程在學期中可能會運用到以下哪些教學方式,以期能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1.小組討論Group Discussion
2.邀請其他來賓進行專題演講Invitation of special guests to give seminars in class
3.機構或企業參訪Field trips to institutions or enterprises
4.個案教學研討Case study
5.專題研究或實習Special topic or Internship
6.實作示範或演示Demonstration or Practice
7.期末報告/策展/發表 Term Paper/ Exhibition/ Presentation
8.配合使用數位教學平台(tMoodle)、愛學網(iLearn)Incorporation with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Moodle) or with other multimedia instruction
9.其他:實際體驗教學
■  主要參考書籍/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s) (教科書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不得非法影印)
1.王本壯等作,《落地生根:台灣社區營造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唐山出版社,2014年1月。
2.李天賞(編),《台灣的社區與組織》,台北:揚智,2005年。
3.林瑞穗、林萬億,《社區發展與村里組織功能問題之探討》,台北:行政院研考會,1996。
4.山崎亮 著,莊雅琇 譯,《社區設計》,台北市:臉譜出版,2015。
5.陶蕃贏,《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實務》,台北:五南書局,1994。
6.豐年社,《思維決定出路:小鎮CEO的添農八部轉型學》,財團法人豐年社附設出版部,2018/11/09。
7.增田寬也著,賴庭筠、李欣怡、雷鎮興、曾鈺珮譯,《地方消滅:地方創生的理論起源》,行人出版社,2019年7月9日。
8.岩佐十良著,鄭舜瓏譯,《地方創生x設計思考:「里山十帖」實戰篇》,中衛,2018/08/28。
9. 洪震宇著,《風土經濟學:地方創生的21堂風土設計課》,遠流,2019/10/30。
10.蘇煥智、葉紘麟著,《地方自治與地方再生》,允晨文化,2018/09/01。
11.木下齊著,張佩瑩譯,《地方創生:觀光、特產、地方品牌的28則生存智慧》,不二家,2018/04/03。


■  本課程是否有使用原文書 
■  教學進度(Course Schedule) - 期中考前後(2 Stage)
週次
Week
日期Date
1 111/09/12 ~ 111/09/17
9/12第1學期上課開始
1.導論
2.台灣小農發展現況
3.台灣在地美食-土食材
4.專題演講-農產品網路平台行銷現況
5.實習課程 網路行銷平台小農產品與產銷平衡
6.專題演講-雲林縣東勢鄉龍潭村與農村現況
7.實習課程-雲林縣東勢鄉龍潭社區蹲點
8.專題演講-農業的產官學協力
9.期中考週
2 111/09/18 ~ 111/09/24
9/23加退選課程結束(特殊加選及網路退選截止)
3 111/09/25 ~ 111/10/01
4 111/10/02 ~ 111/10/08
10/7特殊退選課程申請截止
5 111/10/09 ~ 111/10/15
10/10國慶日(放假)
6 111/10/16 ~ 111/10/22
7 111/10/23 ~ 111/10/29
8 111/10/30 ~ 111/11/05
9 111/11/06 ~ 111/11/12
11/05-11/12期中考週
10 111/11/13 ~ 111/11/19
10.台灣蛋雞產業
11.自然農法
12.台灣食用油產業
13.大埤酸菜產業
14.實習課程 手工自然發酵與社區聯結
15.農村再生永續發展
16.天之美祿:台灣水果產業
17.課程總結
18.期末考週
*教學進度以課程第一週公告為主
11 111/11/20 ~ 111/11/26
11/26 111 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投票(放假)
12 111/11/27 ~ 111/12/03
13 111/12/04 ~ 111/12/10
12/5申請停修課程開始
14 111/12/11 ~ 111/12/17
15 111/12/18 ~ 111/12/24
12/23本學期申請停修課程截止
16 111/12/25 ~ 111/12/31
12/25行憲紀念日、聖誕節(放假)
17 112/01/01 ~ 112/01/07
1/1-1/2開國紀念日(放假)、1/4第2學期課程預選開始
18 112/01/08 ~ 112/01/14
1/7~1/14學期考試週
■  教學進度(Course Schedule) - 18週次(Weeks)
週次
Week
日期
Date
內容主題
Course Topics and Contents

指定閱讀資料
Course Reading Materials
1 111/09/12 ~ 111/09/17 導論
2 111/09/18 ~ 111/09/24 台灣小農發展現況
3 111/09/25 ~ 111/10/01 臺灣在地美食-土食材
4 111/10/02 ~ 111/10/08 專題演講-農產品網路平台行銷現況
5 111/10/09 ~ 111/10/15 實習課程 網路行銷平台小農產品與產銷平衡
6 111/10/16 ~ 111/10/22 專題演講-雲林縣東勢鄉龍潭村與農村現況
7 111/10/23 ~ 111/10/29 實習課程-雲林縣東勢鄉龍潭社區蹲點
8 111/10/30 ~ 111/11/05 專題演講-農業的產官學協力
9 111/11/06 ~ 111/11/12 期中考週
10 111/11/13 ~ 111/11/19 台灣蛋雞產業
11 111/11/20 ~ 111/11/26 自然農法
12 111/11/27 ~ 111/12/03 台灣食用油產業
13 111/12/04 ~ 111/12/10 大埤酸菜產業
14 111/12/11 ~ 111/12/17 實習課程 手工自然發酵與社區聯結
15 111/12/18 ~ 111/12/24 農村再生永續發展
16 111/12/25 ~ 111/12/31 天之美祿:台灣水果產業
17 112/01/01 ~ 112/01/07 課程總結
18 112/01/08 ~ 112/01/14 期末考週

■  學習活動與作業說明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Assignments)
1.課堂學習單(含出席率)
2.校外實習課程心得報告
3.專題報告

■  評分方式 (Grading Policy)

  評分項目
Assessment Item
配分比例
Percentage
相關說明
Description
1 課堂學習單 40%
2 校外實習課程心得報告 30%
3 專題報告 30%
■  相關參考書目 (Other Useful Readings)
1.王本壯等作,《落地生根:台灣社區營造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唐山出版社,2014年1月。
2.李天賞(編),《台灣的社區與組織》,台北:揚智,2005年。
3.林瑞穗、林萬億,《社區發展與村里組織功能問題之探討》,台北:行政院研考會,1996。
4.山崎亮 著,莊雅琇 譯,《社區設計》,台北市:臉譜出版,2015。
5.陶蕃贏,《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實務》,台北:五南書局,1994。
6.豐年社,《思維決定出路:小鎮CEO的添農八部轉型學》,財團法人豐年社附設出版部,2018/11/09。
7.增田寬也著,賴庭筠、李欣怡、雷鎮興、曾鈺珮譯,《地方消滅:地方創生的理論起源》,行人出版社,2019年7月9日。
8.岩佐十良著,鄭舜瓏譯,《地方創生x設計思考:「里山十帖」實戰篇》,中衛,2018/08/28。
9. 洪震宇著,《風土經濟學:地方創生的21堂風土設計課》,遠流,2019/10/30。
10.蘇煥智、葉紘麟著,《地方自治與地方再生》,允晨文化,2018/09/01。
11.木下齊著,張佩瑩譯,《地方創生:觀光、特產、地方品牌的28則生存智慧》,不二家,2018/04/03。
■  本課程具有如下意涵:

No.
課程意涵
1 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
2 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
3 性別平等教育Gender Equality
4 人權教育Human Rights
5 保護智慧財產權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6 藝術與美感教育Art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7 健康醫療照護Health and Medical Caring
8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
9 食品安全Food Safety
10 環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本課程可做為學生職涯發展之準備 
四、課程內涵與學生核心能力之對應
Correspondence Between Course Contents and Core Competency

No.
課程內涵與學生核心能力之對應
Correspondence Between Course Contents and Core Competency
1 邏輯思辯 Critical Thinking
2 溝通表達 Communication
3 團隊合作 Collaboration
4 創意創新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5 尊重多元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6 人格特質 Characters
7 社會實踐 Community Engagement
8 基督立校精神 Christ Centered Spirit
五、課程內涵與學生就業力之對應
Correspondence Between Course Contents and Employability

No.
課程內涵與學生就業力之對應
Correspondence Between Course Contents and Employability
1 學習意願強、可塑性高Strong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high adaptability
2 穩定度與抗壓性高High stability and stress resistance
3 培養團隊合作或領導統御能力Cultivate teamwork collaboration or leadership skills
4 專業知識與技術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skills
5 具有發現、分析、解決問題能力Capabilities in problem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and resolution
6 具有國際觀與外語能力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and foreign language abilities
7 具有創新創業能力Entrepreneurial and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8 融會貫通能力Ability for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and mastery of knowledge
9 具有口語表達與人際溝通能力Possession of oral expression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10 跨領域整合與多元適應能力Cross-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diverse adaptation capabilities
11 具有中/英文報告書寫能力Possession of Chinese/English report writing
12 具有實作/實習或就業接軌能力Ability to implement/practice or transition into employment
13 具有社會服務學習能力Capacity for learning social service
14 具有邏輯運算思維能力Logical /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bility
15 培養數位科技應用能力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 abilities digital technology
114/04/22 21: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