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esc.ithu.tw/106/2/6952
6952美學與文化批評:拉康與傅柯 113/04/23 18:03:14
106學年第二學期東海大學教師授課計劃表
Course Plan of Tunghai University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開課系所
Department
(研)美術在職專班
課程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 (Chinese) : 美學與文化批評:拉康與傅柯
英文 (English) : Aesthetics and Cultural Criticism: Lacan and Foucault
必選修類別
Required/Elective
選修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學分數
Credits
0 - 2
先修課程說明
Prerequisites instruction
課程概述
(系所共同性目標)
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是否為
英語授課
二、教師相關資料 Instruction Information
授課教師資料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高榮禧 / jhkao@thu.edu.tw /
行動電話 常用聯絡方式
上課時間、地點
Class Time And Classroom
六/7,8[FA107]
晤談時間、地點
Office Hours And Classroom
六/15:20~17:10[FA102]
三、課程大綱 Syllabus (本課程大綱教師得依實際教學進度及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調整)
■  課程目標及內涵 (Course Objectives and Contents)
選讀並探討西方當代重要美學與文化批評學者之理論,作為研究生創作的理論參考架構,以及理論研究進階發展的基礎。本課程於不同學期將涵蓋不同學者關鍵理論之修習。
■  總結式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
Assessment Item
1 著重拉康精神分析美學及傅柯權力論述
2 從身體及性別研究切入,探討文藝表現中的認同、幻見、憂鬱、死亡等議題,以說明現代文化的個體矛盾及分裂傾向
3 應用兩位對當代文化思潮極具影響力大師的審美觀點從事跨範疇(文學、美術、動畫、電影)之研究,俾充實學生批判能力及理解藝術在社會文化脈絡中之功能及價值意義
■  多元教學方式 (Muliti-Teaching Methods)
說明:除了課堂講授與考試測驗之外,本課程在學期中可能會運用到以下哪些教學方式,以期能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1.小組討論
2.專題研究或實習
3.期末報告/策展/發表
■  主要參考書籍/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s) (教科書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不得非法影印)
1.Pollock, Griselda編,趙泉泉 譯 (2008)。《精神分析與圖像》。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2.陳永國主編 (2009)。《視覺文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褚孝泉譯 (2001)。《拉康選集》。拉康 (Jacques Lacan) 著。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4. [法]米歇爾.福柯著, 佘碧平譯 (2005)。《性經驗史》 (增訂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  本課程是否有使用原文書 
■  教學進度(Course Schedule) - 期中考前後(2 Stage)
週次
Week
日期Date
1 107/02/25 ~ 107/03/03
2/26第2學期上課開始
1~8週:拉康
9~18週:傅柯

A.拉康:
1.主體、他者與慾望。
2.想像界vs. 象徵界
3.陽物的意指及性別論述
4.論《失竊的信》及喬伊斯
5.拉康與超現實主義
6. 凝視 (Gaze) 理論
7. 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與敘事電影
8. 對女性身體論述之影響

參考書目
1)拉康 (Jacques Lacan) 著,褚孝泉譯 (2001)。《拉康選集》。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2)Jacques Lacan (2014). Écrits (Nouvelle edition). Paris : Éditions du Seuil.
3)Jacques-Alain Miller (ed.), Alan Sheridan (trans.) (1998). The four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psychoanalysis. New York : W.W. Norton.
4)Griselda Pollock (2006). Psychoanalysis and the image : trans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Malden, MA : Blackwell Pub.
5)Griselda Pollock著,陳香君 譯 (2000)。《視線與差異:陰柔氣質女性主義與藝術歷史》。臺北市:遠流。
6)金.格蘭特 著,王升才 譯 (2007)。《超現實主義與視覺藝術》。南京:江蘇美術。
7)霍默 著,李新雨 譯 (2014)。《導讀拉康》。重慶大學出版社。
8)張一兵 (2015)。《不可能的存在之真 : 拉岡哲學映射》。臺北市 : 秀威資訊科技。
9)曾勝 (2012)。《視覺隱喻 : 拉康主體理論與電影凝視硏究》。北京市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 107/03/04 ~ 107/03/10
3/9加退選課程結束(特殊加選及網路退選)
3 107/03/11 ~ 107/03/17
4 107/03/18 ~ 107/03/24
3/23特殊退選課程申請截止
5 107/03/25 ~ 107/03/31
6 107/04/01 ~ 107/04/07
4/4-4/5兒童節、民族掃墓節(放假二天),4/6溫書假
7 107/04/08 ~ 107/04/14
8 107/04/15 ~ 107/04/21
9 107/04/22 ~ 107/04/28
4/23-4/28期中考試週
10 107/04/29 ~ 107/05/05
B1
傅柯與權力論述

1. 權力論述在文化批評之應用:《規訓與懲罰導讀》
2. 對女性主義之啟發:《性經驗史》導讀

參考書目:
1.杜小眞編選 (2003)。《福柯集》上海市:上海遠東出版社。
2.福柯 (Michel Foucault) 著, 劉北成、楊遠嬰譯 (2003)。《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3.吉勒.德勒茲 (Gilles Deleuze)著, 楊凱麟譯 (2000)。《德勒茲論傅柯 》。臺北:麥田出版。


B2
傅柯,再現與身體論述 1. 對新藝術史學之影響:《詞與物》導讀—兼論委拉斯貴茲〈宮娥圖〉 2. 身體論述之新發展:當代藝術家專題討論

參考書木:
1.米歇爾.福柯 (Michel Foucault) 著, 莫偉民譯 (2002)。《詞與物:人文科學考古學》。上海市:上海三聯。 賴俊雄主編 (2008)。《傅柯與文學》。臺北市:書林。
2.巴特勒 (Judith Butler) 著, 林郁庭 (2008)。《性.別惑亂 : 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桂冠。
3.巴特勒 (Judith Butler) 著, 郭劼譯 (2009)。《消解性別》。上海市 : 上海三聯書店。
4.James D. Faubian ed. (2000). Foucault: essential works Vol.2 Aesthetics.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1 107/05/06 ~ 107/05/12
12 107/05/13 ~ 107/05/19
13 107/05/20 ~ 107/05/26
5/21申請停修課程開始,5/25畢業考科目申請停修截止
14 107/05/27 ~ 107/06/02
5/28-6/1畢業考試週
15 107/06/03 ~ 107/06/09
6/8期末考科目申請停修截止、下午全校勞作日停課,6/9畢業典禮停課
16 107/06/10 ~ 107/06/16
17 107/06/17 ~ 107/06/23
6/18端午節放假一天
18 107/06/24 ~ 107/06/29
6/23-6/29學期考試週
■  評分方式 (Grading Policy)

  評分項目
Assessment Item
配分比例
Percentage
相關說明
Description
1 課堂專題報告與討論表現 50%
2 期末書面研究報告 50%
■  相關參考書目 (Other Useful Readings)
詳見「教學進度」
■  本課程具有如下意涵:

No.
課程意涵
1 服務學習  
2 生涯規劃  
3 性別平等教育  
4 人權教育  
5 保護智慧財產權  
6 藝術與美感教育
7 健康醫療照護  
8 生命教育  
9 食品安全  
10 環境教育  
■  本課程可做為學生職涯發展之準備 
四、課程內涵與學生核心能力之對應
Correspondence Between Course Contents and Core Competency

No.
課程內涵與學生核心能力之對應
Correspondence Between Course Contents and Core Competency>
1 獨立研究與專業表現的創作能力
2 美術史、藝術理論研究及論述的能力
3 藝術思辨、詮釋、溝通、評價的能力
4 藝術策劃及跨域整合的能力  
五、課程內涵與學生就業力之對應
Correspondence Between Course Contents and Employability

No.
課程內涵與學生就業力之對應
Correspondence Between Course Contents and Employability
1 學習意願強、可塑性高  
2 穩定度與抗壓性高
3 團隊合作
4 專業知識與技術
5 具有發現、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6 具有國際觀與外語能力  
7 具有創新能力  
8 融會貫通能力  
9 口語與書寫溝通能力  
10 跨領域整合與多元適應能力  
113/04/23 18:03:14